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要求,以语言文字为纽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402永利集团官网“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于2025年7月13日赴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开展为期8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推广普通话为语言载体,在黔山秀水间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
团队以“语言筑基+文化赋能+产业增效”为核心路径,依托商科专业优势,紧扣乡村振兴发展,开展以推普课堂、基层调研、文化传承、产业助农、多维宣传等为主要特色的系列推普行动,曾连续四年入选“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团中央专项,连续两年获教育部致信表彰。
彝语遇上普通话,山海连心筑梦行。“阿西里西-阿西里西-”的彝族童谣与普通话交织成趣,团队打造的“夜郎文化+齐鲁文化”特色课堂,让山区孩子在词语接龙游戏中爱上普通话。这种”方言联动+文体活动+课后辅导”的链式教学模式,不仅教会孩子们用普通话说“挖宝贝”“铃铛叮当响”等短句,更搭建起一座连接山海的文化桥梁。



图1 推普课堂进行中
团队创新建立“云端推普”微信群和“家庭普通话接龙挑战赛”平台,让推普成果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构建起“教—练—用”的完整闭环,不仅是一次语言教学,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当彝族孩子用普通话讲述家乡故事,当齐鲁文化与夜郎文化在课堂上相遇,迸发出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勃勃生机。

图2 团队在幼儿园和部分学生老师家长合影
画笔共绘同心卷,美育浸润石榴情。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描绘着心中的梦想世界,有的画下了红彤彤的太阳和五彩的气球,有的用歪歪扭扭的线条勾勒出火箭升空的景象,还有小朋友手拉手围成圆圈做游戏的温馨画面,不仅展现了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美好畅想,更饱含着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和美好祝愿。



图3 绘画课堂场景
团队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艺术创作开发“文化+语言”特色课程,孩子们用纯真笔触表达对祖国的爱——给太阳画上笑脸,把国旗涂得鲜艳并写下中国二字。当彝族、苗族、汉族小朋友共同完成“我们的祖国”主题画作时,灿烂的笑容、紧握的小手,正是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的生动写照。
遗址探寻夜郎韵,火把共燃民族情。推普团队在考古工作站谢队长的带领下走进可乐古夜郎遗址,深挖古夜郎文化精髓,开发《夜郎文物会说话》特色课程,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普通话推广的有机融合。这种“推普+非遗”的创新模式,既保护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又让古老的文明在课堂上焕发新生,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



图4 团队在谢队长带领下调研可乐古夜郎遗址
7月18日恰逢毕节彝族火把节开幕,团队成员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齐围篝火共舞高歌,语言障碍消融,录制的普通话学习视频和数字文化产品架起彼此对话桥梁,各民族在活动互动中增强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这种文化互鉴、情感交融的实践,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写照。


图5 团队在火把节上采访少数民族群众后合影
夜郎厚蕴樱桃酿,青春践行振兴梦。实践团主动对接赫章樱桃酒酿特色产业,在赫章液琅樱桃酒业有限公司的调研访谈中,团队探索“语言+文化+产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团队通过拍摄《樱桃酒里的夜郎智慧》短视频用普通话讲述彝族酿酒技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同时针对樱桃酒酿的宣传策划,与企业达成大学生直播带货、营销策划大赛的合作意向,以数字化手段赋能赫章产业发展。


图6 团队参观调研酿造车间并访谈调研
团队收到赫章教育局、赫章第七幼儿园和赫章液琅樱桃酒业公司等多封表扬信,当地政府与团队制定了推普长效计划,让普通话成为跨越山海、链接城乡,促进共同发展的语言纽带。这场跨越山海的推普之旅,不仅为赫章县留下可复制推广的帮扶方案,更探索出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新范式,为中西部地区破解沟通壁垒、赋能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高校样本”。

图7 团队与乡长的合影
本次暑期实践团队入选了教育部公布的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重点团队,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组织开展,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青年学生促进民族团结,赋能乡村振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孙楚、宗立盛、杨庭奕;审核:肖学斌、马松)